戴辉:发展芯片业离不开中国,“去中国化”不可能

来源:爱集微 #芯片# #5G# #戴辉#
2.7w

集微网报道 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全球 5G 仍然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中。尽管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所下降,但其中的5G手机出货仍达到2.8至3亿部,与2019年的2000万部相比有大幅提升。随着5G在全球的快速落地,围绕5G的新技术在纷纷启用,同时带动了5G相关设备投资,为产业链重构提供了强劲的推力。

2021年5月11日,在一场“5G射频及DDR主题峰会”的线上直播中,爱集微副总戴辉应邀做了主题演讲,题目为《5G、芯片、数字经济与中美高科技博弈》,围绕高科技博弈下的5G/芯片游戏规则,戴辉阐述了以下几个重要观点,引发观众的极大关注。

“去中国化”不能发生

中美高科技博弈中,芯片成为核心,2018年中兴被禁供,2019年华为被禁供。

中国有强大的整机设计与制造能力,在电子供应链上积累雄厚,电子产品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消耗了大量芯片,也推动着全球的芯片产业发展。

西方世界做出基础创新之后,中国通过工程和应用创新(跟随式创新),用巨大的产量和高性价比,获取全世界市场。留住核心的整机设计制造业,西方国家就无法“去中国化”。例如深圳,依然是全球电子整机前卫城市,新物种(如电子烟)走向全世界。

禁供与缺货使大陆不少半导体企业获得崛起机遇,新产品获得难得的导入机会,例如手机领域和汽车领域,这些半导体器件细分下来有分立元器件(阻容感等);IoT( Wifi、 蓝牙、PLC、4G...);模拟和RF;第二/三代半导体;车规芯片等。

在巨大需求带动下,成熟制程在国内飞速发展,产能爆满,加上国内地质条件好,电力稳定,国内半导体制造能力快速提升。

5G缓和(不是激化)了中美高科技博弈

貌似中美高科技对抗是由5G引发,但事实上,5G在缓和中美高科技博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G/4G之前中国和美国是战略合作关系,中国提供了极其便宜的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而美国通过互联网、操作系统统领全球。中美可谓紧密配合,美国也实现了数字霸权。

但随着3G/4G的发展,智能手机业逐渐走向标准化,生产模式被复制的风险也逐渐显现,三星在越南也构筑了供应链。如果一直停留在4G时代,苹果等可能大规模迁移产能。

5G来了之后,5G智能手机的芯片量相比4G增长了50%以上,复杂度大大提高,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得以继续发挥作用。苹果产业链短期内便无法大规模转移,三星也将一些5G机型重新拿回中国制造。 

高通在3G、4G等之前的专利逐渐超过收费期之后,可以依靠5G继续收取授权费用,而苹果和三星也因为5G迎来了换机市场。

7nm与5nm工艺以及更高制程在5G手机上获得了巨大的用武之地。如果没有5G,台积电的先进工艺进展也不可能发展如此之快。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美国在强化在本土的芯片先进制程,以强化在核心芯片上的话语权以及数字霸权。但基础工艺和芯片并不能为人类所消费,还是需要结合中国的整机环节来形成可以最终消费的产品。

综上,5G使得整个电子产业界都可以从中获利,而5G也让中美在电子产业上无法根本性地脱钩。

5G与WIFI 6等新技术的竞合

WIFI 6可以说是5G的竞争者也可以说是合作伙伴,它本身也采用了4G的一些技术。因为企业可以自己架设,因此WIFI 6对企业用户有吸引力。 

OPEN RAN上,高通、INTEL与MARVELL等都可提供芯片解决方案。日本乐天是首张采用OPEN RAN的网络,德国也发出了70多张专网5G牌照,获得者包括奔驰汽车等厂商。园区在免费频段建设5G,可采用OPEN RAN来建设,OPEN RAN实际上相当于超级WIFI。

卫星互联网(如SpaceX)在偏远地区的家庭使用很好,也适合做4G/5G基站在偏远区域的回传手段,两种技术可以互相补充。由于功率限制,总流量受限,并不能颠覆地面移动通信。

6G或将引入卫星通信,但基本上还是地面的移动通信,6G将改变核心网、网络安全等,中国必将牵引标准制定。

云计算成国内CPU/GPU生态推手

传统单机时代,对CPU和GPU的兼容性要求非常高,生态很难做起来。

云时代,哪怕只适配一个应用,就可以带动卖出很多芯片,从而推动CPU、GPGPU、AI芯片的大发展。ARM的服务器CPU生态在中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

在物联网IoT领域, RISC-V 大势已经不可阻挡,开始与ARM分庭抗礼。华米是最早设计RISC-V芯片的公司之一。

中国OS群体崛起,通用OS已有备胎

国产专有操作系统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如服务器OS、物联网OS等。

在通用生态上,PC上基于LINUX的多个OS已经广泛使用。

在手机通用操作系统上,鸿蒙采用的是安卓生态。微信在必要的时候也可成为手机OS,丰富的服务号和小程序就是生态。

中国成全球AI最大应用市场

AI发展有几个要素:算法、算力、样本、需求。

基础算法上,未来几年估计难以有大的突破。

AI的三大主力应用为:语音识别与合成、图像和视频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这三方面在中国市场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尤其是安防上的人脸识别,在中国的应用很广。无人驾驶的核心也是基于视频的人工智能。(校对/Sky)

责编: 慕容素娟
来源:爱集微 #芯片# #5G# #戴辉#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