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前端市场5年后规模将超210亿美元:国内厂商如何崛起致胜?

来源:爱集微 #射频前端#
2.8w

集微网报道 射频前端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据Yole预测,到2021年底,将从2020年的140亿美元增加到170亿美元。但届时,该市场的增长速度应该会有所放缓。

射频前端市场蓬勃发展 5年后规模超210亿美元

当5G成为主流,竞争进一步加剧时,射频前端的ASP将会受到影响。根据分析师预测,射频前端市场从2019年(5G推出之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3%,届时其规模也将超210亿美元。

图片来源:Yole

值得注意的是,5G的引入增加了手机以及 RF 的复杂性。在保持可接受的外形尺寸的同时使用分立元件构建5G手机是一大挑战,为此需要推动更多的集成。 

Yole射频技术和相关市场分析师Mohammed Tmimi博士表示,“在这一需求下,射频前端市场领导者都推出了适应多种市场需求的灵活模块产品。除此之外,有些厂商还为旗舰产品定制了模块。

放眼市场,Skyworks、 Murata、Qualcomm、Qorvo和Broadcom几乎占据了射频前端市场85%的份额。Skyworks是市场领导者,而Qualcomm的增长则十分强劲。

System Plus Consulting高级技术和成本分析师Stéphane Elisabeth表示,“2019年底,Qualcomm的市场份额低于其他供应商,2020年,Qualcomm与三星等OEM合作后这一情况发生改变,其市场份额在今年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然而,随着苹果手机的发布,情况又有变化。事实上,iPhone系列在设计中并没有集成很多Qualcomm的组件。苹果的目标是在未来完全避免使用Qualcomm。”

Yole也指出,另外需要看到,许多中国本土公司正在崛起,而且在射频前端领域经历着两位数的增长。大多数公司以独立的LNAs或开关开始独立业务,这使他们能够积累技术诀窍,并与OEM建立了信任。对于这些无晶圆厂的中国公司来说,下一步是将集成模组推向市场。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成功,但可以期待在未来几年内有更多的市场合作。

国产射频厂商正崛起:群雄争霸如何致胜?

据集微网此前报道,受中美高科技竞争,中兴、华为事件等因素影响,系统设备商意识到国产芯片厂商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就是在应用中不断改进优化产品,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多样性,国产芯片供应商获得了更多被采纳应用的机会,优秀的芯片产品团队获得更多来自设备商的需求牵引和发展空间。

在至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张苗看来,由中美贸易政策带来的国产替代市场大的窗口期也许只有3-5年。从快速占领市场的角度考虑,射频芯片企业的IDM模式由于产业链条长,需要的人才也更多,成长为有行业优秀的竞争力的周期相对长。

此外,由于“设计+制造”共同参与行业竞争的模式,在和业内优秀的制造团队、设计团队合作上造成一些障碍,相比之下,依靠行业设计和芯片代工制造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则能够更快地形成最优竞争力的组合。

“如果国内优秀的芯片设计团队能够把握住机遇,通过整机厂商在研发、品质和交付能力上的评估,提供全面和系列化的、可持续的新品研发、迭代改进能力,能够做好品质管控和按期交付,凭借国内团队在研发周期、服务响应速度、产品售价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借助这一难得的机遇期,将初始的产品系列做好后,不断在新产品方向上拓展复现竞争力,最终成为行业常青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张苗说。

此外在基站领域,至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合伙人陈吉认为,基站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并不比外国企业差。半导体这样一个周期性产业,有淡季有旺季,有“黑天鹅”也有“大利好”。射频行业的国外巨头们,能够在几十年间的多个产业周期中仍屹立不倒,总结下来大都有一个特征:更多依赖产品技术门槛,占据高端产品线。

在国产化替代刚刚起步,射频领域国内格局暂不明朗,有行业广泛影响力企业尚未出现的背景之下,陈吉认为,射频芯片行业很快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各个厂商会在当前有竞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规模,随着每个业务线的扩展,逐步树立在整个射频领域的地位。头部整机厂商会寻求共同定义未来产品的合作,行业顶尖人才也将会加速向优秀企业集聚。

“下一阶段,比拼的是新业务的拓展能力,产品、研发、市场是否还能够继续保持竞争力,这对国内企业而言是考验。在这个阶段竞争获胜的企业,有望在行业里形成等同国际大厂的影响力,在同国际大厂比较的时候,无论是发展质量还是规模才算旗鼓相当。”陈吉说。

陈吉还强调:“产品的竞争力是由团队来保证的,如果团队能够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就能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大概率能够脱颖而出。而这其中更关键的,是优秀的创业型人才密度足够高,形成一个持续创新创业的环境。”(校对|Jack)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射频前端#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