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驾】自动驾驶专利国内领先,能否助大疆造车安全“着陆”?

来源:爱集微 #芯智驾#
2.2w

芯智驾──集萃产学研企名家观点,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在汽车“大变形”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集微网消息,公开资料显示,大疆创新作为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全球及霸主,其全球市场份额到达80%,而就是这样一家致力于飞控系统的高科技公司,早在2016年就开始“着陆”,开辟自动驾驶新赛道,悄悄蛰伏5年后,于今年4月12日官宣“造车”,一度引起行业关注。

不过,随着华为也官宣入局“造车”,风向几乎一边倒地转向了华为,大疆创新“造车”大有被人遗忘之势。但近日,随着一份中国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的公布,专利申请数量靠前的大疆创新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自动驾驶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国内前三

今年上半年,先后有小米、百度、OPPO、创维等各界知名行业龙头官宣入局造车,除了这些企业,还有不少企业官宣入局帮行业造好车,华为、美的就在此列。除了这些企业,还有一家公司跨界“造车”也备受行业关注,它就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创新,其于今年上海车展前夕正式官宣“造车”,大疆车载也随之浮出水面。

与华为一样,大疆车载没有直接参与造车,而是为主机厂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大疆车载推出了针对时速低于80km/h的智能驾驶D80/D80+方案,针对时速低于130km/h的智能驾驶D130/D130+方案,以及智能泊车解决方案。

而在零部件方面,大疆车载推出有单目/双目视觉感知传感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驾驶行为识别预警系统等,同时孵化览沃科技(Livox)等企业,专注于车规级激光雷达、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地图等自动驾驶核心器件及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大疆创新一直保持全球化运营,向来重视专利保护,每年都有大量的专利产出。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开数据,2014-2017年,大疆创新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量均位居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第一,2018年-2019年大疆创新申请的专利数量分别为938件、874件,至2020年初,大疆创新累计申请专利接近1.2万件。

近日,零壹财经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TOP100(2021)》显示,截至2021年6月1日,百度以2009件专利位列第一,华为以1332件排名第二,这两家企业均在2013年左右开始布局自动驾驶,专利数量位列前茅并不出人意料。不过,今年才官宣“造车”的大疆车载,竟然以705件专利位列第三,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俨然已经成为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创新的领先企业。

事实上,大疆创新在汽车领域的专利远不止这些。近日集微网查询发现,大疆创新汽车领域的相关专利仅国内部分就高达936件,其中发明申请专利645件,发明授权专利90件,实用新型专利142件,外观设计专利59件。

从时间上看,大疆创新在2008年就申请第一件适用于汽车领域的专利,此后除2010年没有汽车相关专利外,其他年份均有申请汽车相关专利,尤其是2014年-2020年期间,是其汽车专利申请的集中期。

除此之外,大疆创新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PCT)申请有510件汽车领域相关专利,这些专利未来有进入欧美等其他国家的可能。两者合计,大疆创新目前在汽车领域的相关专利储备数量高达1442件专利。

天眼查显示,目前承载“造车”重任的大疆车载为大疆创新旗下自动驾驶品牌,承载主体为深圳市大疆卓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卓见”),成立于2018年7月20日。据了解,大疆创新车载事业部成立于2016年,早在2018年就获得了深圳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至2020年底,研发团队约有500人规模。截止目前,大疆车载已经与大众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主机厂建立了合作关系,拥有“一种无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无人车、四轮底盘车/两轮底盘车/总成及控制方法、一种用于机动车踏板控制的机械装置、自动驾驶车辆的控车系统和自动驾驶车辆”等诸多专利。

事实上,大疆系并不止大疆卓见一家自动驾驶企业。大疆创始人汪涛的老师、大疆创新董事李泽湘还领衔创办了一家专注自动驾驶商用车及车路协同技术研发的希迪智驾,该公司已持有不少于460件自动驾驶专利。

需要指出的是,大疆“造车”,官宣即可以上车,确实给行业不少惊喜,“这很符合大疆的风格,要么不说,等它说出来的时候,这事基本上就是可以用的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而位列行业前三的专利申请量,也进一步说明大疆造车的实力。

大疆创新二次“造车”一脉相承

事实上,今年4月是大疆创新第二次“造车”。

2017年,大疆创新曾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丰疆智能”研发农机,后于2019年撤资;2017年年底,大疆创新还以2000万美元入股瑞典跑车公司柯尼塞格,不过该造车计划也无果而终。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大疆创新在2013年-2017年营收分别为8.2亿元、30.7亿元、59.8亿元、97.61亿元、175.7亿元,虽然年复合增速高达115%,但“大疆内部很早就意识到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上升空间越来越有限,大疆亟需寻找新的增长赛道。”一位了解无人机领域人士如是说道。

而大疆创新随后的发展,确实如该人士所说,据大疆创新内部人士透露,2018年-2019年,大疆创新的营收增长率为个位数。同时,近几年美国将大疆创新列入黑名单、各国加强无人机管控等,都让大疆的主营业务难有突破;与之相伴的还有内部的腐败、裁员潮。

当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增速难突破后,大疆创新积极布局农业无人机、消防无人机等专用领域,不过这些市场的容量都无法满足大疆的增长需求;根据36氪报道,直至2020年,大疆创新的营收才以约30%的同比增速实现约240亿元的营收。

为了实现更快增长,“大疆很早就有在布局其他赛道,如水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都成为了大疆瞄准的新领域,其中在自动驾驶领域,大疆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腾讯某投资分析师表示。集微网专利专家方晓虎分析认为,目前大疆创新数量庞大的专利中,有部分虽然是无人机领域的专利,但也可以应用到汽车领域,这是大疆创新在汽车领域的优势,也让大疆创新能更容易切入到“造车”领域。

不过,与华为前后脚官宣“造车”后,华为已经与多家主机厂达成战略合作,并推出了多款智能驾驶汽车;而大疆车载业务似乎没有什么进度,除了与上汽通用五菱有较为深度的合作外,并没有其他进一步的消息,即便是另一家合作车企大众,也没有更多细节披露。

不禁让人质疑,大疆车载在已经推出多个解决方案的情况下,为何没有更进一步动作?难道又在闷头研发,酝酿下一波轰动场面?

两手准备,主攻激光雷达

据大疆车载官网透露,目前其推出有两种自动驾驶方案,一种是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识别障碍物与车道等信息,以智能驾驶D80方案为例,支持近距离加塞应对、高级车道保持、智能避障、弯道智能减速等功能。

但在核心器件方面我们发现,该方案核心配置为双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而激光雷达为选配方案。与此方案相类似的有特斯拉,也是基于视频来实现自动驾驶。不过视频方案对算力、算法要求极高,且无法满足低光照、雾霾、长距离探测等场景应用。

来源:大疆车载官网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 Stephan Wollenstein近日首先肯定了大疆车载在视觉领域的技术先进性,但话锋一转表示,希望未来可以将这一技术引用到量产车型上。并没有对采用大疆车载方案给予肯定回复。

大疆车载推出的另一个即是基于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方案,这也是大疆车载重点钻营的领域。由旗下览沃科技针对自动驾驶推出有浩界Horizon、泰览Tele-15、Livox HAP三款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采用的是非重复扫描技术,为旋转棱镜式混合固态方案。

其中浩界Horizon、泰览Tele-15面向 L3/L4自动驾驶打造,独创性采用了DL-Pack封装工艺,大大简化了人工参与度,让激光雷达得规模化量产,很好解决了传统机械式雷达量产难的问题。这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6499元、8999元,“价格仅为同等性能激光雷达的1%”,这也是沃览车载激光雷达最吸引人之处。

新推出的Livox HAP激光雷达目前尚未量产,官网显示,该产品横向视场角为120°,感兴趣区域(ROI)的点云密度可等效144线激光雷达,帧率为20Hz;但探测距离只有150米@10%,主要用于智能辅助驾驶优化。

不过AutoX试用后,认为浩界Horizon的性能还是无法满足需求;泰览Tele-15也因探测距离只有500米,达不到1000米的需求,被主机厂诟病鸡肋。目前能确定的是,沃览科技激光雷达产品将应用到新宝骏KIWI和小鹏P5上,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落地消息。

大疆车载激光雷达上车虽然缓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某品牌基于视觉开发的自动驾驶技术多次发生事故后,国内基于激光雷达实现L4、L5级自动驾驶的路线还是比较被主机厂所认可。

事实上,基于激光雷达实现的自动驾驶仍属于新应用,业内虽然有机械式、MEMS、Flash、光学相控阵等多种激光雷达方案,可至今仍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案,如机械式激光雷达价格昂贵,64线需要8-10万美元/台,抗震能力也偏弱,难以被市场接受;MEMS方案的角度精度仍存在技术难点,量产也是个问题;Flash方案量程极短,能量值也偏低;光学相控阵接收部件不成熟,易受环境干扰等。

大疆车载激光雷达虽然也不完美,但有其自身优势,特别是解决了价格和量产两大核心问题。在小鹏P5确定采用览沃科技的激光雷达后,其市场战略总监李贺近日扬眉吐气般庆祝了一把:“万元内激光雷达、非重复式扫描技术、ROI区域点云密度、超帧率这些技术优势终于派上用场了。”

另外,即使智能化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目前各主机厂也还在尝试验证当中,不仅需要在单车智能上深入研发,还要在车路协同领域优化提升,距离商业化、规模化应用仍有不少路要走。“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目前标准不统一也是制约产品上车的重要原因,每与一个车企合作,企业就要针对性验证一次,也推迟了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推进进度。”某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不过,令主机厂颇为担忧的是,大疆创新在无人机领域占据全球垄断地位,习惯了高高在上,特别是其灵魂人物汪涛,长期居于幕后;而“在汽车领域,拥有大量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好的产品也不少,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主机厂更愿意跟能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的供应商合作,更有利于推动量产车型的落地。”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可以想见,大疆创新二次造车,已经洞悉了行业的痛点,但“上车”并非易事,而且千元级激光雷达产品并非大疆创新专属,华为也已实现,而且华为拥有更完整、行业渗透更深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加上一众友商对智能驾驶这块蛋糕虎视眈眈,大疆创新要想成功上车,不仅要在技术上继续突破,还需要摆正自己的角色。(校对/James)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芯智驾#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