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 台积电在美设厂很糟糕?

来源:爱集微 #台积电# #美国厂# #芯视野#
4.1w

集微网报道,“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张忠谋曾如是评价台积电赴美设厂。距离台积电2020年5月首度宣布在美国设厂已过去近三年,投资也从最初的120亿美元追加至400亿美元。去年12月份台积电美国厂的首批机台设备到厂典礼在业界赚足了眼球,而近日供应链传出台积电美国厂的整体建设和设备安装进度已被推迟,而代工厂还必须解决严重的人力短缺、成本飙升以及涉及中国台湾和外国员工新出现的教育和适应问题。

这似乎一一印证了张忠谋曾经的言论,那么台积电美国厂面临着哪些困难?

毛利率“杀手”:高额成本+美国芯片法案分成

台积电曾多次重申长期毛利率要达到53%以上,海外毛利率一定要高于25%,但尚未完全建成的美国厂未来似乎会成为这一目标的“绊脚石”。一方面,在美国设厂需要高额的成本;另一方面,美国近期对申请芯片法案补助的企业设下多个条件,其中包括“必须与联邦政府分享超额利润”。

从成本上看,张忠谋公开表示,在美国制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却步。台积电奥勒冈州工厂的25年制造经验可为明证,该厂能获利,但几乎放弃扩建。他说:“在比较成本上,我们当时太天真,但在美国制造芯片的成本比中国台湾贵50%。”他补充说明,台积电多次为奥勒冈州工厂安排美国和外籍人员,但都没能降低多少成本。

究竟哪些因素造成台积电美国设厂成本飙升?台积电在递交给美国商务部关于芯片科学法案的公众意见文件中指出,凤凰城的许多建筑成本及专案变数,意味在中国台湾盖同样先进制程晶圆厂的资本要少很多。台积电提到,建厂至今遇到的问题,包括了材料及运费上升、美国联邦政府的法规要求扩大了专案范围及成本、本地劳工及生产力差异成本、计划风险成本及费用、额外土地准备及新基础设施的支出,以及建设、厂房及水电的地方税及州税等。

台积电财务长黄仁昭也称,诸多因素包含劳工、当地的各种费用等使台积电美国厂的成本上升,比中国台湾厂高约4-5倍。

除了成本问题外,美国公布的芯片法案补贴细则也成为毛利率的另一阻碍。美国规定企业申请的直接资金补助金额超过1.5亿美元时,“若有任何现金流或收益超出申请人预估,且超出幅度高于议定的门槛,就须与政府分享其中一部分。”美国商务部解释称,分润只会发生在现金流或收益明显高于申请人预估的情况下,且分润金额最高不会超过直接补助的75%。

两大因素叠加下,待美国厂正式量产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台积电的毛利率。业内人士消息报道称,除了完成美国政府的军事国防订单和其他特定芯片需求外,台积电将不得不开始调整接受美国客户的订单,并保持至少70-80%的正常产能利用率,以避免严重的拖累其整体盈利能力。这家代工厂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如何说服客户分担其为美国工厂增加的巨额建设和制造成本的一部分的挑战。

消息人士指出,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客户无法分摊成本,台积电的利润增长势头将不及市场预期,导致利润下降。

人才疑虑:外派工程师恐被竞争对手挖角

除了对毛利率担忧外,人才似乎成为贯穿建厂前后的一大疑虑。建厂前,业界认为台积电送工程师赴美将导致中国台湾在全球的竞争过程中快速流失人才;之后业界担心赴美工程师将被挖角。

对于人才流失的问题,台积电曾强调,全球每个新厂都有短期外派工程师,而且外派人数跟台积电员工数比起来很有限。此外,赴美的人也包含之前在中国台湾受训的美国员工。“台积电来中国台湾受训的美国员工超过600人,在中国台湾受训时间长达12至18个月,他们将是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厂重要种子员工,未来台积电将持续在美国当地招聘。”

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则表示,台积电派遣5百位工程师赴美国厂,但台积电在中国台湾有5万多位工程师,没有这顾虑。中国台湾年轻人在台过得太舒服,不敢走出去,跟七十、八十年代的年轻人不一样,这才是中国台湾的问题。

外资分析师、美商科克兰资本董事长杨应超曾大胆预言,台积电工程师可能三、五年后就会被竞争对手英特尔挖走,因为英特尔距离台积电美国厂不到1小时车程,薪水一倍起跳,还很少加班,对重视家庭生活的工程师很有吸引力。

杨应超透露,五年前英特尔挖角一批中国台湾工程师到凤凰城上班,不但勤劳,愿意加班,薪水比同职位的人差了一截,但几年后薪资也慢慢调升上来。

业界有如此疑虑也是正常现象,毕竟随着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据高位的中国台湾来说更是如此。杨应超称,“这从台积电以前只雇用台成清交毕业生,现在放宽到大学毕业,就可看得出来。”

据悉,台积电等传统一线厂商已大大放宽招聘标准,主动与民办理工院校乃至民办普通大学等二线院校洽谈学生实习乃至合作办学。民办理工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以往主要在封测企业就业,但台积电也已将触角伸向这一人力资源池,开出优厚条件,有封测企业人士甚至感言“打死都不相信台积电会抢我的人”。

文化冲突:已然成为另一难题

而在对赴美工作的台积电工程师采访中,又一个难题浮出水面——文化冲突。《纽约时报》对11名台积电员工的采访揭示了在部分内部员工眼中,这项400亿美元投资案是糟糕的经营决定。

部分工程师说,亚利桑那州新厂会怎么混合台美员工令他们忧心。在中国台湾,工程师工时长、周末还要轮班,笑称自己为公司“卖肝”。这种牺牲对美国员工可能不太具吸引力。

而一名在亚利桑那州的台积电工程师表示,有些美国员工被分派多项任务时做不好,有时甚至拒绝任务分派,而不是更努力完成交办事项。8名员工说,中国台湾同事认为,外派到亚利桑那州新厂后将比美国同事承担更多责任。

杨应超在接受采访时则具体阐述了台积电赴美员工面对的文化冲击,“如果在中国台湾有一样机会、一样工资,不会有人愿意离开中国台湾到美国去。”他指出,异乡生活辛苦,凤凰城是美国第五大城,但不像洛杉矶、旧金山或纽约有中国城,至今只有一家中国台湾人开的速食店、去年才开了第一家大华超市,工程师忙于工作,回家就是睡觉、吃饭,但孩子要上学,家属要应付食衣住行等各种问题,须外出采买、办事,除了要会讲英文,若不会开车,更是寸步难行,文化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另外一名台积电美国厂员工妻子在PPT上爆料的“十大惊奇”中也涉及到了文化。她认为来美国的长官,每个都是死撑活骗的,抢到位置就升上去了,根本没有人真心想留,只想留下烂摊子给下一手,绑约到了就拍拍屁股走人,“每次看到美国人抱怨台积电文化都觉得不意外,到底是哪间公司会要求员工边建厂,还要边训练美国人,然后还希望美国人有战力?”

对于文化冲突,台积电曾回应,随着全球业务扩展,台积电积极强化内部培训,以促进全球人才融合,并珍视其多元的观点及背景为台积电带来的价值。在设立每个晶圆厂时,当地都会有着不同的特性与氛围,包括中国台湾在内,台积电协助新进员工顺利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来台受训或是海外外派的项目皆持续进行中。

结语:台积电曾称,规划晶圆厂选址时有许多考量,包含客户需求、市场机会、成本效益,以及运营效率等各项条件。然而台积电赴美设厂这一举措似乎困难重重,高额成本、人才疑虑和文化冲突已然成为三座“大山”,未来台积电能否一一“攻破”还是未知数。

(校对/李梅)

责编: 李梅
来源:爱集微 #台积电# #美国厂# #芯视野#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